操作流程
显微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预热仪器:为确保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使用前需将仪器预热一段时间,通常为20分钟左右。预热期间,应避免连续光照,以防止光电管疲劳。
选定波长:根据实验需求,通过转动波长调节器,选择所需的单色光波长。
固定灵敏度档:根据待测溶液对光的吸收情况,选择合适的灵敏度档,使吸光度读数保持在0.2至0.7之间。一旦选定,在实验过程中不应再变动。
调节零点:在光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如比色皿暗箱盖打开),轻轻旋动调零电位器,使读数表头指针恰好位于透光度为“0”的位置。
调节T=100%:将盛有蒸馏水(或空白溶液)的比色皿放入比色皿座架中,盖上暗箱盖,转动光量调节器,使透光度T达到100%。
测定:将待测溶液的比色皿放入座架中,轻轻拉动拉杆,使溶液进入光路。此时,表头指针所示即为该溶液的吸光度A。读数后,打开暗箱盖。
关机:实验结束后,切断电源,取出比色皿并洗净,同时用软纸擦净比色皿座架及暗箱。
维护保养
显微分光光度计的维护保养对于延长仪器寿命和保持测量精度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和内部,特别是光学部件和比色皿。使用柔软的布料和蒸馏水进行清洁,避免使用腐蚀性强的清洁剂。
防尘防潮:在不使用仪器时,应做好防尘防潮措施。可以使用防尘罩覆盖仪器,并在仪器内部放置干燥剂以吸收潮气。
检查光源:定期检查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光源亮度不足或不稳定,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过程中应遵循仪器说明书中的步骤和要求。
妥善存放: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通过遵循上述操作流程和维护保养建议,可以确保显微分光光度计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测量精度。